月以來,消費電子行業新品集中發布,AI眼鏡出貨向好,產業鏈國產化率提升,商業化進程加快。據Wind數據,6月23日起的13個交易日內,萬得消費電子產業概念指數上漲6.67%。
展望下半年,業內認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升級提速,技術創新邁上新臺階,細分產業鏈存在投資機會。
新品集中亮相
作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,AI眼鏡持續推動智能穿戴設備升級,近期科技巨頭、初創企業及運營商紛紛推出新品。
海外方面,Meta(Facebook母公司)推出兩款AI眼鏡:與依視路陸遜梯卡合作的雷朋眼鏡,以及同其旗下歐克利聯合推出的Oakley Meta
HSTN(7月11日開啟預售)。此外,有消息稱Meta收購了依視路陸遜梯卡近3%股份(價值約30億歐元),彰顯布局決心。
△Oakley Meta HSTN
國內方面,小米首款AI眼鏡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亮相,創始人雷軍介紹其搭載1200萬像素鏡頭,可沉浸式拍攝、支持第三方APP音視頻交互及實時畫面分享,還能作為開放式耳機使用。消費級AR品牌雷鳥創新也推出了雷鳥X3 Pro、Air 3s系列及V3 Slim等多款新品。
△雷鳥X3 Pro
產業鏈公司業績向好
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表現良好:
- 工業富聯預計凈利潤119.6億-121.6億元,同比增36.84%-39.12%;
- 瑞芯微預計營收約20.5億元,同比增64%左右,凈利潤5.2億-5.4億元,同比增185%-195%;
- 樂鑫科技預計營收12.2億-12.5億元,同比增33%-36%,凈利潤2.5億-2.7億元,同比增65%-78%。
IDC《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季度跟蹤報告》顯示,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出貨148.7萬臺,同比增82.3%,全年預計達1451.8萬臺,同比增42.5%;中國市場一季度出貨49.4萬臺,同比增116.1%,全年預計290.7萬臺,同比增121.1%。
中國銀河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高峰指出,2025年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呈現“政策與AI雙輪驅動”特征:國內“國補”政策激活中端消費市場,帶動手機、平板等品類結構性復蘇,AI眼鏡等新形態產品商業化加速落地。
產業鏈投資受關注
隨著AI眼鏡出貨預期上升,機構看好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。
方正證券馬天翼團隊認為,各大廠商積極開發AI智能眼鏡新品,2025年成為集中發售大年,有望加速產業鏈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。
華鑫證券研究所傳媒新消費首席分析師朱珠表示,AI智能眼鏡由傳統眼鏡發展而來,具備信息獲取與交互便捷性,相比傳統電子終端能解放雙手、提供沉浸式體驗,是未來AI部署的優質載體。從產業鏈看,上游為硬件結構供應商(光學、顯示、音頻等模組,傳感器、交互模組,電源、結構件等);中游包括軟件、系統及AI大模型廠商;下游為銷售及售后。
中信建投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劉雙鋒認為,在AI大模型向多模態、端側應用發展的背景下,“AI+硬件”在多場景落地,多方布局推動AI眼鏡市場進入爆發元年。
財信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何晨表示,AI應用端產業鏈受市場重視,看好其創新發展,受益于國產化率提升的消費電子產業鏈值得關注。
文字排版:視普泰眼視光學院
Loading...
Loading...